昨天,蘇州文化藝術中心迎來了一群特別的小觀眾。來自金閶實驗小學、東沙湖小學、方洲小學等學校的10余名蘇報小記者探班了蘇州芭蕾舞團原創芭蕾舞劇《鵲之橋》的后臺,并參觀了金雞湖美術館的“光舟遂航:首屆金雞湖未來媒體藝術展”,開啟了一場高雅與前沿藝術共振的探秘之旅。
蘇州芭蕾舞團原創芭蕾舞劇《鵲之橋》將于8月29日至31日浪漫上演。該劇由國際芭蕾藝術家譚元元領銜,匯集頂級主創團隊。故事取材于中國家喻戶曉的“牛郎織女”傳說,融入現代舞蹈語匯,通過唯美動人的雙人舞、氣勢恢宏的群舞,重新詮釋這段跨越銀河的千年愛戀。
在蘇州芭蕾舞團駐地,小記者們依次參觀了排練室和服裝制作間,300平方米的訓練場地、擺放整齊的足尖鞋、輕盈飄逸的演出服讓大家對芭蕾舞有了基本的了解。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小記者們還親手觸摸了演出服,邊聽講解邊感受服裝的材質、面料等細節,“這衣服真的好輕好薄!”“好像神話里仙女穿的輕紗呀!”驚喜的討論聲此起彼伏。
隨后,小記者們跟隨蘇芭工作人員深入劇院后臺展開探訪,在舞臺搭建區認真觀看了技術人員裝臺的過程。親眼目睹了一部劇背后復雜的機械結構和布置工作,小記者們都對即將上演的舞劇有了更立體的認識。
探秘《鵲之橋》后臺的最后一站,小記者們走進了舞團梳化間,與負責妝造的崔老師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梳化間內,部分劇中角色的演出服飾一一亮相,纖巧的裙身、華美的發冠引得大家贊嘆連連。崔老師還著重向小記者們介紹了劇中王母娘娘這一角色的服裝設計,“王母娘娘的服裝整體采用了黑金配色,上面的部分圖樣是3D打印出來的,還有這些手工縫制的花朵,都做得很精細。”小記者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互動提問,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蘇芭后臺探班結束后,小記者們又來到了金雞湖美術館,參觀國內首個聚焦數字原生代藝術實踐的大型學術展。展覽匯集了全國十二所頂尖藝術院校的43件(組)作品,涵蓋實驗藝術、跨媒體藝術等多個學科方向。
一步入美術館,小記者們就被展廳中各式各樣的藝術作品吸引了目光。以當代藝術語言重構與演繹的機械裝置藝術《璇璣儀》、探討數字時代人類感知邊界的影像裝置《穿越草王山》、搭建代際情感與數字技術橋梁的《家庭記憶影像AI修復館》……當代青年藝術家的獨特表達與前瞻視野通過一件件充滿未來感的展品呈現在小記者們的眼前。“站在《驚雷》裝置前居然真的能聽到打雷的聲音!太神奇了!”小記者們一一觀察、辨別著展廳內作品的材料和構造,不時分享著自己的新發現。
活動尾聲,看著小記者們紛紛沉浸在藝術世界中,金雞湖美術館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藝術不止于某一種特定的形式,希望通過這些活動,能夠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感受美、理解美的種子,激發他們對藝術的興趣和無限想象。”
記者 劉欣雨 實習生 陳嘉希
《姑蘇晚報》2025年07月26日A04版